中国平安 1.5 亿冠名中超联赛,申花变身绿地申花,中超联赛彻底成为房地产联赛

“房地产联盟”

值得一提的是,平安此次将涉足中国“房地产联盟”。

2月6日,举行媒体见面会,正式宣布原上海申花队更名为上海绿地申花队。

上赛季中超联赛结束后,申花出现严重资金问题,一度有传闻称俱乐部准备迁往云南昆明。直至1月30日,绿地集团斥资1.5亿元收购申花,而朱骏执掌申花7年后离职,申花最终留在了上海。

上海申花更名为上海绿地申花,不仅仅是俱乐部名称简单变更,更是中超联赛的一次“蜕变”——中超联赛彻底变成了“房地产联赛”。此前,上海申花是中超联赛中唯一一家没有房地产背景的足球俱乐部。

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目前16支中超球队中,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球队超过10支,其余球队也涉足房地产领域。

“其实这些人不仅仅涉足房地产行业,还涉足多个领域。”有人表示。

以2013年中超联赛的最终排名为例,广州恒大不容小觑;亚军山东鲁能所属鲁能集团,主业是电力和房地产;季军北京国安所属中信集团,主业是金融、房地产和能源。

贵州人和作为黑马出现在榜单第四位,其母公司是人和商业,主营业务是房地产,主要开发地下商场;大连阿尔滨位列第五,其母公司是大连阿尔滨集团,主营业务是房地产、机械制造和化工石材工程;广州富力位列第六,其母公司是房地产企业富力集团。

排名第七至第九位的分别是上海三兄弟:上海申新的母公司上海恒远集团,主营业务为矿业、房地产和金融服务;上海申华“倒下”后,其母公司绿地集团是一家房地产企业;上海上港集团母公司上海东亚集团,主营业务为房地产、体育文化、酒店、商贸。

进一步分析发现,第十到第十四名的球队,以及两支已经降级的球队,甚至刚刚成功“升中超”的两支俱乐部,均有房地产背景。

中超联赛沦为“房地产联赛”的背后,“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足球”的笑话被反转:足球就是房地产的金字招牌。

2010年3月,恒大集团以1亿元人民币买断了全部股权。2013赛季,广州恒大夺得亚冠冠军。从接手俱乐部到夺得亚冠,据粗略统计,恒大集团在足球上的投入已接近30亿元人民币。打着足球的旗号,2009年,恒大地产进入25个城市,而刚刚过去的2013年,这个数字变成了140个,并最终在2013年加入“千亿地产公司俱乐部”。

恒大模式在中超联赛掀起新一轮追捧热潮。继传统豪门山东鲁能大手笔引援之后,绿地集团的入驻,正式标志着中超联赛“豪门模式”的开启。作为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,绿地集团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逾3000亿元,资金实力甚至超过恒大。2月6日的媒体见面会上,绿地集团公开承诺三年内给上海足球一份满意的答卷,并表示球队“该花的钱,不会省”。

“虽然这点钱对于投资者来说不算什么,但生意就是生意,总得有回报,尤其中国足球还在上升阶段,品牌价值上升的空间和速度自然会很大。”上述投资者说。

当然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万达、恒大,但每个人都在成为万达、恒大的路上。

报告显示,2013年中超俱乐部亏损高达2.64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不过尽管如此,2013年各俱乐部整体收入还是比往年有明显提升,这说明各俱乐部的大手笔投入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

16家俱乐部中,有14家亏损,仅恒大和辽足盈利。其中,恒大盈利8590万元,辽足盈利1795万元。亏损的俱乐部为富力,亏损额达1.5349亿元。

“不过对有些人来说,这点钱不算什么。”一位体育业内人士表示。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,投入产出比不能单用数字来判断。“如果电视台、地方电视台、各大媒体每半年做一次广告,要花多少个亿?但一场比赛,有几十家电视台直播,几百家媒体报道,这是无法衡量的。”有人说。图自张毅军

[摘要] 业内盛传中国平安以1.5亿元拿下中超联赛冠名权。记者从平安方面获悉,此消息基本尘埃落定,预计将于本月下旬公布。

房地产足球

业内盛传中国平安以1.5亿元拿下中超联赛冠名权,记者从中国平安获悉,此消息基本尘埃落定,预计将于本月下旬公布。

继上海绿地入股申花足球俱乐部后,平安将全面介入“地产联盟”。据记者了解,平安的主攻思路是品牌植入,借足球增加曝光度的做法与房地产开发商无异。

平安的“足球情结”

据媒体报道JRS直播,中国平安在击败实力雄厚的车企后拿下中超联赛冠名权,此前万达集团于2011年开始赞助中超联赛,每年冠名费6500万元,三年冠名费高达1.95亿元。

随着万达2013赛季中超联赛合同到期,中超公司(中超联赛有限公司)已启动新周期中超联赛冠名赞助的谈判。中超公司一位负责人此前透露,新赛季中超联赛的起拍价为1亿元/赛季,目前正与万达等3家公司就此事进行谈判。

“此时无论谁成为中超联赛的赞助商都是值得的。因为从长远来看,足球产业正处于逐渐升温的阶段。”总经理杨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2013年中超商业价值报告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08年,中超公司营收为1.68亿;2009年,受反赌扫黑风暴影响,中超公司当年的赞助收入大幅下滑至1.3亿,这种较为疲软的趋势一直延续到2012年;2013年,随着大环境逐渐明朗,赞助商开始看好中超联赛的前景,中超公司营收达到3.7亿,较2012年增长近一倍,净利润则达到1.19亿。

中超联赛度过最艰难时期后,各俱乐部纷纷加大资金投入,联赛观赛体验提升,80、90后日益成为核心球迷,再加上广州恒大在亚冠赛场上的出色表现,中超联赛的品牌价值日益被重视。

虽然目前还没有万达集团三年赞助合同具体收入的公开数据,但业内人士表示,足球产业本身是一个存在多元化考量的产业。

并不是简单用投入产出比来计算的,“因为作为大球,赞助商获得的品牌影响力、广告价值、优惠政策等等都比较多,以前万达就是如此。”

现已接手万达的中国平安与足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。

1997年1月,中国平安从深圳市体委手中接管了当时参加甲A联赛的深圳足球队,当年年底,深圳足球队顺利晋级甲A联赛,平安保险也从此声名鹊起。

当时中国平安还是深圳一家小保险公司,深足的成功也让平安的名字响彻全国,这是一次成功的品牌推广。

接手后的最初几年,平安投入了巨额资金,但没有产出的现实也导致平安内部出现分裂。2000年以后,平安逐渐减少了对球队的资助。2001赛季,平安开始与几家公司洽谈,准备出售俱乐部。2002年12月底,成功重组并完成转型的健力宝收购了平安全部股权。

不过,平安并未放弃足球作为品牌推广的载体,2009年,更名后的平安银行曾提出以1200万元的价格收购深圳足球俱乐部的冠名权和胸前广告,但最终该计划未能实施,外界猜测是深足状态不佳,导致平安退缩。

2010年,平安银行再次向足坛发起进攻,这次的矛头指向了上海申花。就在“平神恋”即将开花结果之时,一场扫赌打假风暴席卷了上海。谨慎的平安最终放弃了上海申花,“平神恋”也就此流产。

如今平安卷土重来,瞄准中超联赛冠名权。至于冠名权的具体内容,平安一位内部人士表示,可能主要是为了品牌植入,增加品牌曝光度。

不过,本报记者也从消息人士处获悉,国外已出现一种“新玩法”足彩。中国平安已取得该“新玩法”在大陆的代理权,台湾的代理权也被当地一家金融巨头取得。目前的消息是,中国平安正与国家体育总局沟通,落实这一“新玩法”足彩。对此,中国平安回复本报称,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消息。